建设中医治疗未病学科体系_【中医宝典】

...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虽然中医治未病历史悠久,但其理论体系潜在、明确化不足。因此有必要梳理中医治疗未病学科的理论内涵和落实中医治疗未病学科的临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426.html

关于中医古籍文献与临床医学的交融_【中医宝典】

...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对中医临床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提高理论水平,丰富临床知识,为医、教、研打下扎实基础中医文献学形成已有20多年,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为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本文系“中医临床文献资源信息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65.html

元_产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指怀孕时在母体子宫内的胚胎。指母体中充养胎儿的元气。即胎盘。《证治准绳》元散方“用元一具……”,就是指的胎盘。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taiyuan-1471.html

耳穴诊治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摘要:由于受P·诺吉尔胚胎倒影的耳穴图的影响,有的耳穴工作者将生物全息作为耳穴诊治的理论基础。但生物全息无法解释许多有效治疗点,它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影响了耳穴诊治发展。《黄帝内经》中有"耳为宗脉之所聚"的记述。 尉迟静通过对超感型经络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41.html

陈可冀_中医病证结合 临床研究的关键问题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徐浩 中日友好医院陈可冀院士认为,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最佳切入点之一,“病”与“证”在研究中的碰撞,不仅为进一步优化疾病辨识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对中西两种医学的互补融合、乃至新医学体系的创建也具有重要意义。病证结合临床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keji/1345-3-5.html

理性思考与内证实验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很精深的内证实验,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正是因为这个内证实验和理性思考的结合,才产生了传统文化,才构建了中医理论。内证实验是任何一个有志于研究中医的人所不能回避的。当然,内证实验这样一个问题确实不容易说清楚,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内证实验不是摆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3.htm

黄_《幼科铁镜》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由娠母感受湿热于胞胎,故儿生下,面目、通身皆如黄金色,壮热便秘溺赤者是也.治用地黄茵陈汤.余同学庠友方孟居举子,刚出世,少顷通面青如靛染,昧爽呼门,振袂往视,知为寒之极,拿精威二穴无声,曲小指揉外劳,随用元宵火加肺俞二 ,少商各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youketiejing/841-6-7.html

产奇方_《宁坤秘籍》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 细甘草(五分)引用老姜皮二片,水二杯,煎八分,渣再加水一杯半,煎六分,空心服。临产者随时服。以上照方逐件泡制,称准煎服,无不奇验。此方专治一切产症候,未产者能安胎,临产者能催生,倘有怀孕伤,不拘月数腰痛、腹痛,服此即愈。其有见红势欲...

http://zhongyibaodian.com/ningkunmiji/332-4-1.html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及基本规律_【中医宝典】

...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对中医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西化式的疏解,所以, 从产生的研究结果而言, 由于脱离了自在的中国文化的基础, 因此, 应当认为这些结果根本不是中国哲学或中医哲学的本来面目。对中医学的哲学思维及其基本规律的研究只能是中国文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44.html

妊病可下_《医学纲目》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大》〕治妊娠母因疾病,不能安,可下之。取七月七日法面四两,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绵滤去渣,分温三服,立下。又方,大曲五升,清酒一斗,煮二沸,去渣,分五帖,隔宿勿食,但再服,其子如糜,母无疾苦。(《千金》不,妙。)又方,麦 一升...

http://qihuangzhishu.com/335/630.htm

共找到852,47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