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虽然有所区别,但津液本为一体,二者相互为用,病理上互相影响。一般说来,轻者为伤津,重者为伤阴。伤津并不一定兼有伤阴,但伤阴则必兼有伤津,所以说伤津乃伤阴之渐,伤阴乃津枯之甚。由于津血同源,故津液亏乏或枯竭,必然导致阴血亏乏,出现血燥虚热...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由口鼻而入,肺为娇脏,最易伤肺。燥邪致病常有凉燥、温燥之分。 主要临床表现:温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口鼻唇咽干燥,干咳少痰,心烦,舌干苦黄,脉浮数。凉燥: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口不甚渴,鼻咽...
...治的精辟论述,目睹了其用药组方的良好疗效。现简述如下。 毒又称毒邪、毒气。不同的毒,具有不同的性质,但亦有共同的致病特点,如毒邪深痼,影响脏腑;易化热化火,败血伤阴;病情缠绵,易成遗患。毒邪常和其他病邪同时共存,四时不正之气往往是毒邪产生的...
...)以下,因而天气会逐渐干燥,草木渐枯,人也感到干燥。 燥是秋的主气,属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初秋仍有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症状是皮肤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
...如果寒热似疟,舌苔白滑,是为邪遏膜原,宜用宣透膜原法治之。如或失治,变为神昏谵语,或笑或痉,是为邪逼心包,营分被扰,宜用祛热宣窍法,加羚羊、钩藤、元参、生地治之。如撮空理线,苔黄起刺,或转黑色,大便不通,此湿热化燥,闭结胃腑,宜用润下救津法,...
...伤燥,肺先受之,出则大肠受之,移传五脏,病各异形,分别诊治,消息脉经。燥病,口渴,咽干,喘,咳,胸满痛甚则唾血,脉浮短而急,此燥邪干肺也,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若移于大肠,则大便难,口渴,欲饮热,脉急大,在下者,麻仁白蜜煎主之。竹叶石膏...
...清暑益气汤,盖谓其人元气本虚,而又伤于暑湿,脾得湿而不行,肺得暑而不肃,以致四肢倦怠,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气短促,不思饮食,脉浮缓而迟者设。故用人参、黄 、白术、甘草、归身,甘温气味,以补中益气;苍术、黄柏、泽泻,以除湿热;升麻、葛根,...
...冲脉之气上逆,迫血妄行所致。 1.肝经郁火 素郁多怒,久而化火,迫血妄行。 2.肺肾阴虚 平素肺肾阴虚,又过食辛燥药食,灼津伤络,经行冲气上逆,迫血妄行,以致经行吐衄。 【诊断要点】 1.根据吐衄与月经周期有关,常发生在经前或经期,经后吐衄自...
...产后大便燥秘,由于去血过多,胃中枯燥,精微不及下输,以至糟粕壅滞不通。况大肠主津,产妇内亡津液,则干涸失其传导变化之权,故令便难。多服生化汤,则血旺气顺,自润而通。或服养正通幽汤亦可。倘不大便,而无所苦,即勿药亦可。所以产后,每至三五日...
...成条后再加入党参、黄芪益气生血。如兼见气虚者,可加党参、黄精。(二)热病后津液耗伤而见舌红津少、口干唇燥、脉细弦或细数者,可选加石斛、生地、玄参、麦冬、花粉、瓜蒌仁等养胃生津之品。(三)如见眩晕、头胀头痛、耳鸣、腰酸、足软、舌红、脉细弦等肝...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