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约结,粪粒坚小难下者,宜以麻仁丸,润其燥涩,破其滞气也。【78】蜜煎导方 六十食蜜七合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
...情志抑郁,饮食失节(尤其是酗酒蓄毒),年老体衰,生理退化或先天禀赋不足而化燥,燥又分热燥、寒燥。热燥耗精损液,寒燥凝精害液,使液不散,津不布,瘀滞而生内毒,损害散膏,侵蚀三焦,进而募原受伤,藏真受损,由损生逆,由逆致变,变则为病。三焦为气化...
...妇人脏燥,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金匮》)妇人脏燥者,无所感触,悲哭无常,象如神灵所作,乃血虚而津亡,脏空而发燥之证也。其为证,又数欠伸,师早知其血虚之津亡,由于气虚之胃阳亡矣。欠伸者,倦怠之象,非阳气不足、...
...,临床上不乏使用该法治疗后肿块缩小、乃至消失的例证。足见调理气机对胃癌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理气不避复燥理气药大多辛香而温燥,难免有耗气、伤津、助火之弊,况且胃癌在临床上除见气滞之象外,尚常兼见气虚、津伤、血瘀、火热之象,故古代医家...
...中医基础 近来 我在应付考试,美其名曰【闭关】。好久不见,很想念大家。昨日出关,神清气爽,恰逢学医七月期满,略有感慨。现在复论中医基础,吐血自荐! 我已经在 《儒释道学医》《大医国手》以及诸多和网友的交流帖中,透露了一点——中医需要扎实的...
...氏滋燥饮化裁:太子参15克,南沙参15克,玉竹10克,石斛12克,麦冬8克,天花粉8克,白芍12克,生白术12克,生山药15克,生薏苡仁20克,芦根30克,葛根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7剂。以此方加减,经过2年的调理,患者此次是第二十八...
...条件是失治或误治,伤津化燥,邪热内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阳明以燥气为本,在太阴湿气的制约下,相济为用,不致太过。如果脾湿不足,或伤津化燥,都可导致燥气亢盛(胃肠燥热)而为阳明病。若燥热之邪未于肠中糟粕搏结,而充斥于全身者,称为阳明经证...
...“寒露”节气到来,即已经明显出现秋霜之意,也是二十四节气最早提到“寒”字。在北方,这一节气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就要来临。这个时期润肺祛燥仍是主打养生法则,需要坚持。 民间有“白露白花花,寒露添衣裳”之说。中医认为“寒露”是自然界阳气...
...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 咳止痰化病自痊 桑杏汤中浙贝宜 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 清宣凉润温燥医 清燥救肺桑麦膏 参胶胡麻杏杷草 轻宣润肺养气阴 温燥伤肺气阴耗 14.2.滋阴润燥 增液玄参与地冬 热病津枯便不通 补药之体作泻剂 若非重用...
...口不渴,此皆秋湿伏气症。治脾为主佐渗化,加味二陈法可循。倘有寒热前苏梗,气喘旋覆苏子增。(二)干咳此因秋分之后,先伤乎燥,燥气侵肺,当时未发,至交闭藏之令乃发,斯为金寒水冷之咳也,名曰干咳。其症咳逆乏痰,即有痰亦清稀而少,喉痒咳甚,胸胁引疼...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