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厣草 【释名】镜面草。 【气味】辛。 【主治】: 吐血、鼻血:用镜面草,洗净。捣烂,泡酒服。 小儿头疮:用镜面草晒干为末,加轻粉、麻油敷搽,有效。 手指肿痛:用镜面草捣烂涂搽。 【附方】 ...
...释名 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气味 (苗、叶、茎、根)苦、寒、无毒。(子)酸、平、无毒。 主治 热咳咽痛。用酸浆草为末,开水送服。此方名“清心丸”。同时还以醋调药末敷喉外。 痔疮。用酸浆叶贴疮上。 肠胃...
...释名 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气味 (苗、叶、茎、根)苦、寒、无毒。(子)酸、平、无毒。 主治 热咳咽痛。用酸浆草为末,开水送服。此方名“清心丸”。同时还以醋调药末敷喉外。 痔疮。用酸浆叶贴疮上。 肠胃...
...鸡肠草 【释名】 【气味】微辛、苦、平、无毒。 【主治】: 小便频数:用鸡肠草一斤,在豆豉嗔中煮过,和米煮粥。常吃。 小儿下痢:用鸡肠草捣汁一合,调蜜服,有效。 风热牙痛:用鸡肠草、旱莲草、细辛,等分为末。每天擦三次。此方名“祛痛散”。 ...
...巴戟天(《本经》上品)【释名】不凋草(《日华》)、三蔓草。时珍曰︰名义殊不可晓。【集解】《别录》曰︰巴戟天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弘景曰︰今亦用建平、宜都者,根状如牡丹而细,外赤内黑,用之打去心。恭曰︰其苗俗名三蔓草。...
...释名 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气味 苦、辛、寒、无毒。 主治 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
...释名 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气味 苦、辛、寒、无毒。 主治 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
...(《本经》上品) 【释名】属折(《本经》)、接骨(《别录》)、龙豆(《本经》)、南草(《别录》)。 时珍曰︰续断、属折、接骨,皆以功命名也。 【集解】《别录》曰︰续断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采,阴干。日采。 弘景曰︰按《桐君药录》云︰续断生...
...地肤(《本经》上品)【释名】地葵(《本经》)、地麦》)、王(《尔雅》)、王帚(郭璞)、扫帚(弘景)、益明(《药性》)、白地草(《纲目》)、时珍曰︰地肤、地麦,因其子形似也。地葵,因其苗味似也。鸭舌,因其形似也。妓女,因其枝繁而头多也。益明...
...龙舌草(《纲目》)【集解】时珍曰︰龙舌,生南方池泽湖泊中。叶如大叶菘菜及状。根生水底,抽茎出水,开白花。根似胡萝卜根而香,杵汁能软鹅鸭卵,方家用煮丹砂,白矾,制三黄。【气味】甘、咸,寒,无毒。【主治】痈疽,汤火灼伤,捣涂之(时珍)。【附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