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等基本理论,还初步论述了一些妇女疾病的病理,如血崩、月事不来、带下、不孕、肠覃、石瘕等。《内经》还记载了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内经》的理论为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

http://qihuangzhishu.com/81/3.htm

脏象经络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主编出版《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一书,分总论,中医“气血”理论的生理学基础中医“心脉”理论的生理学基础中医“脾胃”、“肝胆”理论的生理学基础中医“肾”的生理学基础中医整体论的生理学基础六篇论述。山东中医学院张颖清提出生物全息胚学说。脏象...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5.htm

粪污染_粪污染的原因、粪污染怎么办_查症状_【疾病大全】

...粪污染即是羊水Ⅲ度粪污染羊水呈黄绿色或褐色内有大量粪, 质稠厚呈糊状。羊水粪污染是产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现象。胎儿在出生过程中吸入染有粪的羊水,引起窒息、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发展成呼吸衰竭或死亡。...

http://jb39.com/zhengzhuang/TaiFenWuRan341678.htm

疾_《育婴家秘》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后服。令乳母捏去宿乳,亦须少与儿吮之。惊者,母娠时曾因惊悸,气于子,子受之,生后频频发惊,此痫也,不可治,治之无功。如因有热发搐者,必先啼哭,亦名惊,用灯心汤下东垣安神丸,效。搐不止者,此真搐也,勿治。又方:治小儿中受惊,生未满月...

http://zhongyibaodian.com/yuyingjiami/107-4-1.html

寒证(幼幼汇集 上)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小儿初生百日内,觉口冷腹痛,身起寒粟,时发战栗,曲足握拳,昼夜啼哭不已,或口禁不开,名曰寒。其证在时,母因腹痛而致寒。经云∶寒多腹痛,亦有产妇喜啖生冷,或前外感风寒暑湿,治以凉药,内伤胎气,则生后昏昏多睡,间 乳泻白。若不早治,多...

http://qihuangzhishu.com/336/1388.htm

热_《活幼心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婴儿生下,三朝旬月之间,目闭而赤,眼胞浮肿,常作呻吟,或啼叫不已,时复惊烦遍体壮热,小便黄色,此因在母受时气邪毒,或外感风热,误服汤剂,或食五辛姜面过多,致令热蕴于内,熏蒸胎气,生下故有此证,名曰热。所谓热即多惊。若经久不治,则鹅口...

http://qihuangzhishu.com/733/86.htm

邪正相对存在 可以相互转化——兼答王强先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达原饮等理论与治法,都是按照中医传统理论而提出来的。 另外,“名不正”,是指人所处的地位不恰当,“言不顺”也不是和谐之声;“刑以正邪”,是说通过刑罚使人“改邪归正”。“刑以正邪”的“正”是使动法,使“邪”转为正。这样做与中医学化毒为药,转邪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56.html

方剂学_【中医宝典】

...形成,方剂学才逐渐地从中医药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沟通中医和中药,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 方剂学的基本任务是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系,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579.html

用生理学方法探讨证候研究思路_【中医宝典】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显着特点之一,其核心是“证候”。证候既包括四诊检查所得,又包括内外致病因素,是中医对疾病过程中人体功能状态的概括和总结。生理学方法进行中医证候学的现代基础研究是中医学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其研究进展将深刻地影响中医现代化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775.html

文献学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 奠基阶段(1949~1966)1955年底,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建立中医研究院,其下设立偏审室。除编审室外,在上海还有中医文献馆,也是肩负相似任务的另一个中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基地。这两个机构是我国文革前两个中医文献研究中心,做了大量...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62.htm

共找到852,47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