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用名】洋金花、风茄花(晒干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分,煎汤或做烟吸。本品毒性较强,内服用量切不可过大,以免中毒。【附药】1.曼陀罗茎叶:及曼陀罗的地上部份。功能麻醉止痛,可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既可内服,也可采新鲜者,捣烂外敷。...
...作者:王洪绪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40年 潘序 黄序 王序 马评汤序 马评吴序 自序 凡例 重订凡例 卷一 痈疽总论 部位论名 烂溃不敛 患孔毒根 翻花起肛 毒瓦斯攻心 阴症门 阴疽论 阴疽治法 流注 甲疽 井泉疽 瘰 小肠疽 鹤膝风...
...《圣惠》∶夫小儿口齿疳者由脏腑壅热,乳食不调,内有疳虫上蚀于口齿故也。其候唇口痒痛,牙齿峭黑,舌上生疮,脑中干热,龈肉赤烂,颊肿齿疼,热毒熏蒸,口多臭气,故曰口齿疳方。《颅囟经》治孩儿蚀口齿,齿龈宣露,臭秽不可近方。葶苈子(炒) 梧桐律(...
...舌菌,舌疳 白斑(leukoplakia)是舌粘膜上的白色斑块,按其恶变倾向分为良性的白色角化症和恶变前期病变的白斑。发生的原因是:白色角化症多由外来因素引起,外来因素主要为局部机构性、化学性、物理性以及炎性改变等刺激。恶变前期白斑多由...
...(屑各一两) 玄参(一两半)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米饮下。治热毒风毒,结成瘰 。胜金散方斑蝥(半两去头翅麸炒) 豆黄末(炒一合) 糯米末(炒一合) 甘草(一中指节许半生半炙) 腻粉(研一分)上五味,捣研为散...
...疳(疳积)以面黄肌瘦、肚腹膨胀、营养障碍,伴有慢性消化不良为特征。 【疳】 亦称“疳积”。好发于幼弱小儿。以面黄肌瘦、肚腹膨胀、营养障碍,伴有慢性消化不良为特征。一般的临床表现为毛发焦稀、易发脾气、吮食手指、嗜异食、大便泄泻、酸臭异常等。...
...伤寒之症,热极不能发搐,但牙关不紧,此为似搐。小儿惊风握拳者,此胸中有毒涎耳!须看男左女右。男子握大指于内为顺,叉指者恶症也。其吉凶虽不尽系此,然亦有验。【附方】宽气饮 枳壳(炒) 枳实 人参 甘草三解散 人参 防风 天麻 茯神 山栀 白附 ...
...消除肿胀之功,一般用作利水辅助之品,常配合茯苓皮、泽泻、猪苓等药同用。【处方用名】冬瓜皮(洗净,晒干,切碎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附药】冬瓜子:即冬瓜的种子。性味甘,寒。功能清肺、化痰、排脓。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肠痈等病症...
...分) 木香(三分) 石菖蒲(一钱五分)上作一服.姜三片.煎熟.加葱自然汁半盏.和服.又方 加减凉膈散 治口鼻舌诸病.皆由上焦壅热所致.连翘 栀子 黄芩 石膏 大黄(各一钱五分) 防风 荆芥 薄荷(各八分) 甘草(四分)当归 川芎 白芍药 ...
...于经脉,所以联系不止。一曰结核连续者为瘰 ,形长如蚬哈者为马刀。又曰胁肋下者为马刀。瘰,裸、垒二音。 音历。 音漏。)黄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鼠 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其浮于脉中,而未内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瘰 必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