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四五味物质基础有新说_【中医宝典】

...问题。 三个假说针对三个难题 爱因斯坦的量子论是现代科学的重要基础,中西医药基础理论结合也离不开量子化学。中药的四五味和能量有关,而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及带电基团得失吸推转移和能量有关。按照中医药观点,能量分阴阳:能供推电子或负离子,或与正离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36.html

内生疮_《证治准绳·杂》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罗谦甫云∶耳内生疮者,为足少阴,是肾之经也,其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气相搏,故令耳门生疮也。曾青散主之,黄连散亦可。内服黍粘子汤。薛新甫云∶耳疮属手少阳三焦经,或足厥阴肝经,血虚风热,或肝经燥火风热,或肾经风火等因。若...

http://qihuangzhishu.com/571/201.htm

方剂学_【中医宝典】

...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方新药。 中医历代涉及方剂学文献: 《黄帝内经》,唐朝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记载13首方剂,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五十二方》,秦汉时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579.html

厌食因病分析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治则思维 本病治疗,以脾健不在补贵在运为原则。宜以轻清之剂解脾气之困,拨清灵脏以恢复转运之,俾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运脾疗法对厌食十分重要,要达到运脾,必须消除导致脾胃郁困的病理因素,如脾湿、食积、气郁、郁热等;若有虚象,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76.html

什么是中医诊断学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基本理论,专门研究如何诊察病证临床表现、确定病证诊断、分析病证变化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完整的诊病体系,即四诊(望、闻、问、切)、辨证与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9.html

主客_《伤寒杂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问曰】其始终奈何?【师曰】初气始于大寒,二始于春分,三始于小满,四始于大暑,始于秋分,终始于小雪,仍终于大寒,主客相同,其差各三十度也。【问曰】司天在泉奈何?【师曰】此客气也。假如子午之年,少阴司天,阳明则为在泉,太阳为初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abinglun512/103-3-3.html

怯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怯指胆气不足,心慌易惊,或中气虚弱出现短气、倦怠、言语无力等症。 怯】 怯,虚弱或惊慌之意。指胆气不足,心慌易惊,或中气虚弱出现短气、倦怠、言语无力等症。...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760.html

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_【中医宝典】

...胸痛在呼吸科就诊;有的因左前胸部疼痛,疑似心绞痛,而在心脏科就诊,所以必须通过多方面检查加以鉴别。 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动力等进行治疗。中医对该病的辨证,属“泛酸”、“反胃”、“嘈杂”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891.html

运六离合篇_《外经微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可分也。盖病成于六,可指为寒、暑、湿、燥、风、火,病成于运,不可指为金、木、水、火、土。以金必兼水,水必兼木,木必兼火,火必兼土,土必兼金也。且有金而木亦病,木而土亦,土而水亦病,水而火亦,火而金亦病也。故六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jingweiyan/162-7-6.html

周仲瑛_中医辨证的内容--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四)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要素的特征,为治疗指明依据,从而构建成中医辨证网络系统。概要言之,“辨证十三条”的要领是:“风善变,寒多阴伏,火热急速(温暑同类),湿性缠绵,燥胜伤津,痰证多怪,水饮同源,瘀有多歧(血多瘀),郁多杂(多郁),虚多久,毒多难...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4.html

共找到861,0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