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康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应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心安自得,“安从来”。 二是安静通气:在人生中静坐是息心法,心静则神安,神安则气足,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可以去,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每天...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38.html

基本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密切关系,所以在病理情况下,必及血,血亦及,其中尤以及血为多见。气血失调的,同邪正盛衰,阴阳失调一样,不仅是脏腑、经络等各种病变机理的基础,而且也是分析研究各种疾病基础。(一)失调的病变,包括的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8-2.html

外科疾病的因病_【中医宝典】

...外科疾病的因病 外科疾多生于体表,易诊断,但每一种外科疾病都有不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中医临床主张“审症求因,辨证论治”,不同的因病,证候与治疗也就不同。因此,掌握因病,对于诊疗外科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节 致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236.html

因病_《虚损类钩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阴之生虚奈何?歧伯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去,故曰虚矣。”《素问·疏五过论》:“帝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留连,有所并。”《内经》只论及虚,但虚...

http://zhongyibaodian.com/xusunbingleigouchen/1042-7-4.html

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的认识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完全反映了这一精神和实践,使诊断辨证的这一个系列达到统一。 脉诊一般说对疾病的诊断是没有持异性的,一个脉可以主多种病,一个又可以出现不同的脉,脉名不过数十,兼脉在持列组合中亦不是都可以相兼的,但病名何啻千百,其变动则可以说是无际的,所以脉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0.html

明清以来对脉辨研究的进展(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平均,而忽强忽弱者,乃形体之代,即平气象论所云者是也。又若牌主四季,而随时更代者,乃气候之代,即宦明等篇所云者是也。凡脉无定候,更变不常者,均谓之代。但当各因其而察其情庶得其妙。”这是以对脉的认识和对的认识作为基础,用具有辩证性质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7.html

壮火食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壮火食为亢盛的火,能使物质的消耗增加,以致伤阴耗气。 【壮火食 人体中内养脏腑,外充肌肤的阳气,是生理上的火,称为“少火”;若阳气过亢,火热内生,则成病理上的“火”,称为“壮火”。这种亢盛的火,能使物质的消耗增加,以致伤阴耗气,叫...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976.html

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外伤 二、寄生虫 三、胎传 第八章 第一节 发病机理 第二节 基本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失调 四、津液失常 第三节 内生 一、风气内动 二、寒从中生 三、湿浊内生 四、津伤化燥 、火热内生 第四节 脏腑...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index.html

邪从正来 攻为复正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并非只有攻邪一途,而是补益与祛邪二法皆不可偏废,重在谨守,辨证调治。这主要是与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有关。”5月27日,张英栋先生作《补虚为复正,虚人可攻邪》一文进行答辩。一来二往,再三解说,学术争鸣,观者获益。 笔者认为,“邪正攻补”属于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921.html

运六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运气,是运六的简称。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0-0.html

共找到861,0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